close

  
  中國江蘇網5月13日訊(記者 戚阜生)4月23日,由中宣部、全國總工會聯合主辦的全國十大“最美職工”公開發佈儀式在京舉行,來自江蘇油田的田明榜上有名,成為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傑出代表。
  論身份,田明只是一線工人;論學歷,他不是科班出生,但為什麼能站上最高榮譽的領獎台,他的人生究竟有什麼樣的精彩?5月上旬,記者來到位於揚州的江蘇油田,走近田明,尋找答案。
  今年47歲的田明,是江蘇油田井下作業處連續油管處工人,身體敦敦實實的,一雙大眼睛清澈明亮,閃耀著智慧的光芒,好像創新的點子一不小心就會從那雙閃亮的眼眸里蹦出來似的。
  “不方便的地方都是該創新的地方”
  工作近30年,田明一直堅持創新:1994年,解決了探井取高樣的問題;2000年,解決了鹽城1井雙波紋管流量計技術問題;2002年,改善了美國進口的波紋井口防噴裝置;2004年,對閑置多年的PCT氮氣泵進行改進;2009年,發明壓力計過載保護器,奪得中石化技能創新成果一等獎……及至去年,更是憑藉“試油測試工藝配套工具的研製與應用”,獲江蘇省職工十大創新成果獎,併在第四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出成果評比中,從兩千多個成果中脫穎而出,獲得唯一的一等獎。
  要問田明一共搞了多少項創新成果,可能他自己也說不清,僅獲得處級以上單位評比的獎項證書,就有厚厚一摞。記者好奇問他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創新成果,田明憨厚地說道:“我覺得不方便的地方都是該創新的地方。”
  多年來,田明碰到操作不方便的時候,就不免尋思著要改革。井下作業處的測試工房裡,許多工具都被田明改造過,還有些則是田明發明的。有同事問他:你這樣活得累不累啊?田明快樂地說:“我喜歡這種摸索的過程,這是一種挑戰,成功了我能樂上好幾天!”
   “創新是在一定的知識框架內形成的”
  “我是‘油二代’,生在油田,長在油田。”1985年7月,田明從油田技工學校鑽修班畢業後,分配到試採一廠攻關隊地層測試組。面對全新的領域,他內心一下茫然了。
  1986年秋天,隊上安排田明和一位新分來的技術員上“黃10井”執行任務,誰知由於操作不熟練,致使下井工具沒能及時關閉,數天后沒有收集到任何地質資料,延誤了工期。這件事情對田明促動很大,他回憶說,“當時就暗下決心,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,做一個有知識的新時代石油工人。”
  此後,田明一邊練習儀器操作,一邊利用單位文化課補習班的機會下功夫補缺補差,並制訂了學習計劃。“要實現理想就必須學習,而且創新不是漫天撒網的,必須在一定的知識框架內形成。”後來田明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高中3年的文化課後,又自學通過了機電一體化專業成人高考。
  在同事們眼裡,田明不僅好學,還特別“愛搗鼓”。剛談對象時,有一次準丈母娘對他說:“你是個儀錶工,幫我把手錶保養保養吧!”田明硬著頭皮接下“任務”。為了完成任務,田明購買相關書籍自學,還特地趕到南京亨得利鐘錶店觀摩鐘錶師傅拆卸修理全過程……就這樣,手錶修好了。
  通過這件事,田明發現鐘錶和儀錶雖一字之差,但裡面奧妙完全不同。一隻手錶有上百個零件,都能從不精到精,而儀錶僅有幾十個零件,為啥不能把儀錶修精呢?後來,田明通過自身摸索和查閱資料,在較短的時間里就熟練掌握了進口壓力計、時鐘的相關維修技術。1987年,田明從全國脫穎而出,被原輕工業部鐘錶工業研究所聘為200JC型計時器四位技術顧問之一。
  “創新是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的結果”
  田明說:“創新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是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共同提高、厚積薄發的結果。”
  地層測試技術使用200JC型計時器時,需要定期對其進行維護、保養、檢測和鑒定。油田沒有獨立的檢測設備,時鐘的性能很不穩定,有時開井時震動,容易導致時鐘出現偷停現象。1989年夏天,田明向單位提出:自己製作一種加載檢測裝置。
  為了儘早研製出檢測設備,田明在測試工房裡頂著近40℃的高溫、忍受蚊蟲的叮咬,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,一干就是兩個多月,錄取了大量的試驗數據,最終獨立完成了人生以來的第一個創新成果———200JC型壓力計時鐘扭矩檢測支架,一次就能檢測10支200JC時鐘,不僅提高了時鐘質量,還提高了測試資料的準確率。這個小創造被同事們稱為:“土裝置”也能檢測“洋設備”。
  1992年,油田為了“試氣”測試,引進了美國某型號的高精度電子壓力計,但每年都要進行技術鑒定。當時,從國外購買一臺鑒定設備要花費200多萬元人民幣。田明提出用德國技術進行改進,引起了隊領導的重視,併成立了課題組。在以後的100多個日日夜夜裡,他和同事畫草圖、做方案,到多個油田取經,經過幾十次的失敗後,刻苦的攻關贏得了成功。
  田明曾跟隨江蘇油田項目組在新疆沙漠腹地的井場工作過5年。2005年春節後,嚴寒凍壞了井場的進口凈水裝置。當地的指定維修部說得等到進口配件到貨才能給予修理,且修理費高達7萬多元。沒有了凈水裝置,職工們每天吃的是泛紅的咸米飯,夾雜著沙子,澀嘴。田明心中不忍,“進口的就摸不得麽?”憑藉豐富的儀修知識和經驗,三天后,進口凈水裝置竟然在田明手中又正常運轉了起來,一共才花費了幾千元。吃上可口飯、洗上舒服澡的同事們感慨道:“就該田明能修起來。沒有豐富知識經驗的,誰敢去動一個進口家伙啊!”
   “帶領大家共同進步才是高水平”
  天道酬勤,田明先後獲油田“技術能手”、“十大勞模”等稱號,並被破格聘為高級技師。但田明常說:“一個人的水平高,算不上什麼,只有帶著大家一起共同進步,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油田建設中的行家裡手,那才是高水平。”2010年7月6日,江蘇油田首個以操作層面勞模命名的工作室——“田明勞模工作室”正式掛牌。
  三年多來,工作室在田明的帶領下,完成創新成果80多項,申請專利22項。在自身不斷創新創效造的同時,田明也帶動了工作室同事們成長與進步,1人成為中央企業技術能手,3人成為中石化技術能手,2人在2011年中石化作業技能大賽中獲得金獎第一和第四名。除言傳身教之外,田明還在局域網建立了工作網站,將自己的技術資料無償地與大家分享;走上講臺先後為中石化青年骨幹創新研修班、高技能人才創新培訓班,油田班組長培訓班等授課80餘期、300餘課時,3000餘人次收益……
  “女兒始終覺得我不靠譜。”原來女兒高考時突然生病,田明忙工作對她照顧不夠,結果她發揮失常只考上了大專。但是女兒在他的感召下,努力提高自己,近日成功實現了“專轉本”。田明去北京領取“最美職工”榮譽時,特地帶上女兒。看到自己的父親領取到了崇高的榮譽,臺下的女兒看得目不轉睛、激動萬分,而臺上接過獎狀的田明也在第一時間用目光找到了女兒。兩人相視一笑,一切都是那麼地幸福……  (原標題:全國“最美職工”田明:執著創新的新時代石油工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u07bujx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